支气管有痰可通过多喝水、拍背排痰、使用祛痰药物、雾化治疗、抗感染治疗等方式缓解。支气管有痰可能与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过敏反应、环境污染、胃食管反流等因素有关。
适量增加液体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温开水、淡盐水或蜂蜜水均可选择,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1500-2000毫升。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以免刺激呼吸道分泌更多黏液。对于儿童或老年人,家长需监督其少量多次饮水,防止呛咳。
通过手掌空心叩击背部,利用震动帮助松动支气管内黏附的痰液。拍背时需避开脊柱和肾脏区域,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限,每次持续5-10分钟。婴幼儿拍背需将头部略低于胸部,家长需掌握正确手法。该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痰液引流效果较好。
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能分解痰液中的酸性黏多糖纤维,降低痰液黏稠度。乙酰半胱氨酸颗粒通过打断痰液中二硫键发挥祛痰作用,适用于浓稠痰液。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可调节气道分泌,促进纤毛运动。使用上述药物需遵医嘱,避免与强力镇咳药同用。
采用生理盐水或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进行雾化吸入,可直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雾化器产生的微小颗粒能到达细小支气管,对婴幼儿和年老体弱者尤为适用。治疗时需保持慢而深的呼吸,每次雾化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雾化后应及时漱口,减少药物在口咽部沉积。
细菌性支气管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支原体感染建议选用阿奇霉素分散片。病毒感染则以对症治疗为主。用药期间需完成规定疗程,不可自行增减药量。若痰液转为黄绿色或伴有发热,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60%有助于减少呼吸道刺激。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性气体,过敏体质者需远离已知过敏原。长期痰多者应戒烟,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增强肺功能。若痰中带血、持续两周未缓解或伴随呼吸困难,须及时进行胸部CT检查排除肺部器质性病变。日常可食用白萝卜、银耳等润肺食材,但糖尿病者需控制蜂蜜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