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可通过按摩天突穴、肺俞穴、膻中穴、列缺穴、合谷穴等穴位缓解症状。咳嗽通常由外感风寒、风热犯肺、痰湿阻肺、肺阴亏虚、肝火犯肺等原因引起。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中央,按摩该穴位有助于宣肺止咳、降逆平喘。天突穴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咳嗽,表现为咽喉痒痛、痰白或黄稠。按摩时用拇指指腹轻柔按压1-2分钟,可配合艾条温和灸。肺阴亏虚者慎用强刺激手法。
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等肺系疾病。该穴位对痰湿阻肺型咳嗽效果显著,常见症状为痰多色白、胸闷气促。可用掌根按揉或艾灸10-15分钟。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按摩时可配合服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
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具有宽胸理气功效。适用于肝火犯肺导致的呛咳,表现为咳嗽阵作、面红目赤。可用中指指腹顺时针揉按3-5分钟,配合服用清肺抑火片。孕妇及心功能不全者按摩力度宜轻。
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主治外感咳嗽。对风热犯肺型咳嗽伴头痛咽痛效果较好。可用拇指掐按配合轻叩法,每次2-3分钟。慢性咽炎患者可联用西瓜霜润喉片。
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能疏风解表。适用于各类咳嗽的辅助治疗,尤其伴发热恶寒者。按摩时向第二掌骨方向深按,出现酸胀感为宜。肺结核患者需配合异烟肼片等抗结核治疗。
穴位按摩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用力过度造成软组织损伤。咳嗽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温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咳嗽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过敏体质者需远离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哮喘患者应随身携带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