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后遗症主要有喉头水肿、声带损伤、气管狭窄、肺部感染、牙齿损伤等。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常用手段,但可能因操作刺激或长期置管引发并发症。
喉头水肿多因插管过程中机械摩擦或过敏反应导致,表现为拔管后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轻度水肿可通过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缓解,严重者需重新插管或气管切开。插管前评估气道条件、选择合适管径有助于预防。
声带损伤常见于插管位置不当或患者躁动时,可能出现声带麻痹、肉芽肿。表现为长期声音改变甚至失声。诊断需喉镜检查,治疗可采用声带注射用醋酸曲安奈德,严重者需显微喉镜手术。术后发声训练很关键。
气管狭窄多见于长期插管患者,因气囊压迫导致气管黏膜缺血坏死。主要症状为渐进性呼吸困难,CT或支气管镜可确诊。轻度可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稀释痰液,重度需球囊扩张或放置气管支架。
肺部感染是插管后最常见并发症,因气道屏障破坏导致细菌侵入。表现为发热、脓痰,胸片可见浸润影。需根据痰培养选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尽早拔管可降低风险。
牙齿损伤多发生在紧急插管时,可能造成牙齿松动、断裂。术前评估牙列情况,使用牙垫保护可预防。发生后需口腔科会诊,缺损牙齿可用复合树脂修复,完全脱落者需种植牙修复。
气管插管后应密切观察呼吸状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恢复期保持环境湿润,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用生理盐水漱口减少口腔细菌。长期声音异常者须随访喉镜检查,呼吸困难患者需定期评估肺功能。医护人员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控制气囊压力,缩短插管时间以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