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的化验结果主要通过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TPPA/TPHA)、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RPR/TRUST)等实验室检查进行判断。诊断需结合检测数值变化、抗体类型及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或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用于检测特异性抗体,阳性结果通常提示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该抗体一旦产生可能终身存在,不能单独用于判断疾病活动性。若结果为阳性需进一步结合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评估病情。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属于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其滴度变化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治疗有效时滴度会下降,若滴度持续升高或复阳可能提示治疗失败或复发。初次筛查阳性需通过TPPA/TPHA确认。
TPPA阳性且RPR阳性提示现症感染;TPPA阳性而RPR阴性可能为既往感染或极早期梅毒;TPPA阴性且RPR阴性可排除感染。若两者结果矛盾需重复检测或补充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等进一步验证。
孕妇可能出现生物学假阳性,需结合病史动态监测。艾滋病患者可能因免疫抑制导致抗体反应异常,需增加核酸检测辅助诊断。新生儿诊断需同时检测母亲血清以区分被动抗体与感染。
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RPR滴度,有效治疗者滴度应在6-12个月内下降4倍以上。神经梅毒需定期复查脑脊液抗体。血清固定现象指治疗后RPR滴度长期维持在低水平无变化,可能无需重复治疗但需持续监测。
建议检测异常者及时至皮肤性病科就诊,避免自行解读结果。治疗期间禁止性接触直至医生确认无传染性,日常用品需单独消毒。定期复查有助于评估疗效,配偶或性伴侣应同步接受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