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患者容易被感染主要与免疫功能受损、骨髓抑制、治疗副作用、营养不良、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会破坏正常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感染风险。
骨髓瘤患者的异常浆细胞会大量增殖,抑制正常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生成,导致抗体产生减少。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使机体对细菌、病毒的防御能力减弱。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症状。治疗上需定期监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
骨髓瘤细胞浸润会破坏正常造血微环境,导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化疗和放疗会进一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低于正常值。患者易发生细菌性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临床常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促进造血恢复。
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靶向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会抑制T细胞功能,增加带状疱疹、真菌感染风险。大剂量化疗可能导致黏膜屏障损伤,引发口腔黏膜炎、肠道感染。治疗期间需预防性使用阿昔洛韦片、伏立康唑胶囊等抗感染药物。
肿瘤消耗及治疗相关恶心呕吐会导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影响免疫细胞合成和功能。维生素A、锌等微量元素缺乏会削弱皮肤黏膜屏障作用。患者可能出现伤口愈合延迟、反复皮肤感染。营养支持可选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剂,必要时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
骨髓瘤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会持续激活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紊乱。长期炎症状态会耗竭免疫细胞,同时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患者可能合并慢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灶。控制原发病是根本措施,可配合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反应。
骨髓瘤患者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接触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饮食要保证充足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食物需充分加热消毒。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感染指标,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要严格遵医嘱使用预防性药物,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