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核苷类似物治疗。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的血液系统疾病,核苷类似物如氟达拉滨、克拉屈滨等通过干扰DNA合成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常用于联合化疗方案。
氟达拉滨注射液是嘌呤核苷类似物,可抑制DNA聚合酶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适用于CD20阳性的巨球蛋白血症。该药可能导致骨髓抑制和免疫缺陷,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需与利妥昔单抗等药物联合使用增强疗效。
克拉屈滨注射液通过干扰DNA修复机制诱导细胞凋亡,对顽固性巨球蛋白血症有效。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机会性感染。治疗期间需预防性使用抗病毒和抗肺孢子菌药物。
苯达莫司汀注射液兼具烷化剂和嘌呤类似物特性,对复发难治性病例显示较好疗效。可能引起严重皮肤反应和肝功能异常,给药前需进行乙肝病毒筛查。通常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减轻炎症反应。
核苷类似物常与利妥昔单抗组成BR方案,或与环磷酰胺、地塞米松组成RCD方案。联合治疗可提高总体反应率,但会增加感染风险。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和外周血涂片。
用药后每3个月需检测血清IgM水平、骨髓活检及MYD88基因突变状态。出现血细胞减少或高粘滞血症时需调整剂量。完全缓解后仍需每6个月随访,警惕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使用核苷类似物期间应保持低嘌呤饮食,避免生冷食物预防感染。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血风险。治疗期间若出现持续发热、皮下瘀斑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处理。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和血清粘度检测可早期发现高粘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