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不一定是肿瘤性疾病,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类型。
增生性息肉属于非肿瘤性病变,通常与慢性炎症刺激有关,表现为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直径多小于5毫米,无须特殊治疗但需定期复查肠镜。
炎性息肉多由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炎症引发,属于良性反应性增生,可能伴随腹泻、黏液血便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炎症进行治疗。
腺瘤性息肉具有肿瘤特性,可能与基因突变相关,存在癌变风险,常见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需通过内镜下切除并送病理检查。
错构瘤性息肉属于组织发育异常,如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出现的息肉,虽属良性但可能引起肠套叠等并发症,需根据情况选择手术切除。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后遵医嘱处理,日常保持高纤维饮食并控制红肉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