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叮咬可能引发荨麻疹,常见于蚊虫、蜜蜂、螨虫等叮咬后出现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风团伴瘙痒。
昆虫唾液或毒液中的蛋白质可能触发人体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水肿。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地塞米松软膏。
部分昆虫毒素可直接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叮咬处红肿热痛,周围可能出现卫星状荨麻疹样皮损。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莫匹罗星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
抓挠叮咬部位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加重炎症反应并诱发全身性荨麻疹。伴随脓疱、淋巴结肿大时需考虑细菌性皮炎。可选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反复昆虫叮咬可能诱发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与自身免疫机制相关。表现为每日或间歇性风团持续超过6周。需长期服用奥马珠单抗、环孢素软胶囊、依巴斯汀片。
被昆虫叮咬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冰敷缓解瘙痒,避免抓挠。既往有严重过敏史者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出现喉头水肿或呼吸困难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