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导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易疲劳和无力,常见类型包括重症肌无力、Lambert-Eaton综合征、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等。
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被破坏或功能异常,导致信号传递受阻,表现为晨轻暮重性肌无力,可通过新斯的明试验确诊,常用药物包括溴吡斯的明、他克莫司、泼尼松。
重症肌无力多与胸腺异常或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有关,常伴眼睑下垂和吞咽困难,需进行胸腺CT检查,治疗药物包括免疫球蛋白、硫唑嘌呤、利妥昔单抗。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由基因突变导致突触蛋白缺陷,婴幼儿期即出现喂养困难和运动发育落后,基因检测可确诊,需使用3,4-二氨基吡啶等药物改善症状。
低钾血症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引发暂时性肌无力,伴心律失常或体重变化,需纠正电解质紊乱,针对甲亢可选用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药物。
肌无力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定期复查肌电图和抗体水平,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