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可引发皮肤、口腔、阴道等部位感染,严重时可导致全身性侵袭性疾病。
白色念珠菌属于酵母样真菌,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黏膜,具有二相性形态转换能力,可在酵母相和菌丝相之间转换。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调或皮肤黏膜屏障受损时,白色念珠菌可过度增殖引发感染,常见诱因包括长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控制不佳等。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表现为鹅口疮、外阴阴道炎、甲沟炎等,免疫缺陷患者可能出现食管炎或播散性感染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通过镜检、培养或分子检测确诊,轻症使用克霉唑、制霉菌素等局部抗真菌药,重症需口服氟康唑或静脉用两性霉素B治疗。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滥用抗生素、控制基础疾病有助于预防白色念珠菌感染,出现持续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