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主要累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瘫痪、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感染诱发的免疫异常、分子模拟机制、补体激活和抗体介导的神经损伤等因素有关。
一、感染诱发
格林巴利综合征常发生于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后,空肠弯曲菌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患者可出现四肢无力、腱反射减弱等症状。治疗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
二、分子模拟
病原体与神经组织存在相似抗原表位,导致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和感觉障碍。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抑制异常免疫反应。
三、补体激活
补体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神经髓鞘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等严重症状。免疫吸附疗法可清除致病性抗体。
四、抗体介导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直接攻击神经轴索。症状包括面瘫和眼肌麻痹。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可用于难治性病例。
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压疮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