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窗口期是指感染乙肝病毒后,血液中检测不到乙肝表面抗原但已具备传染性的特殊阶段,通常持续2周至3个月,实际时间受到感染病毒量、个体免疫力、检测方法灵敏度、病毒变异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常规乙肝两对半检测在窗口期可能出现假阴性,此时需结合乙肝核心抗体IgM或HBV-DNA检测确诊,窗口期患者仍具有传染性,需严格避免血液和体液接触传播。
部分感染者免疫系统识别病毒速度较慢,导致乙肝表面抗原产生滞后,此阶段肝功能可能已出现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或乏力症状,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
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完成复制周期约需48-72小时,在病毒血症达到检测阈值前存在时间差,窗口期献血可能造成输血传播,临床用血需进行核酸筛查降低风险。
少数患者因病毒S基因变异导致表面抗原表达缺失,表现为长期窗口期状态,此类感染者需通过肝穿刺活检或高敏HBV-DNA检测明确诊断。
窗口期患者应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保持规律作息,接触者需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检测抗体水平,出现黄疸或持续乏力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