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性肝硬化是由日本血吸虫或曼氏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肝脏纤维化病变,属于寄生虫病继发的肝损害,临床表现为门静脉高压、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
血吸虫卵沉积在肝内门静脉分支,诱发肉芽肿性炎症反应,持续刺激导致肝星状细胞活化,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形成肝纤维化。
早期为虫卵性肉芽肿伴轻度纤维化,中期出现门静脉周围纤维化,晚期形成干线型纤维化伴假小叶形成,属于不可逆性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肝功能减退可出现黄疸、低蛋白血症,晚期合并腹水及肝性脑病。
粪检发现虫卵可确诊活动性感染,超声显示特征性干线型纤维化,肝活检见虫卵肉芽肿及纤维间隔可明确病理分期。
预防需避免接触疫水,确诊后需接受抗血吸虫药物治疗,晚期患者需针对门静脉高压并发症进行干预,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