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低烧可能由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体温持续在37.3-38℃之间超过3周需警惕。
结核病或慢性鼻窦炎等慢性感染可导致长期低热,伴随盗汗、乏力,需进行抗结核治疗或抗生素治疗,可用异烟肼、利福平、阿莫西林等药物。
类风湿关节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会引起免疫性低热,伴关节肿痛、皮疹,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泼尼松、羟氯喹等控制病情。
淋巴瘤或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常表现为不明原因低热,伴随体重下降,需进行化疗或靶向治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利妥昔单抗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更年期综合征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异常,伴心悸、潮热,需使用甲巯咪唑或激素替代治疗,药物包括普萘洛尔、雌激素等。
保持充足休息,监测体温变化,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掩盖病情,建议尽早就医完善血常规、胸片等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