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出血通常不会怀孕,出血多为药物副作用引起的撤退性出血,但仍需关注避孕失败的可能因素,主要有药物服用时间、个体代谢差异、排卵期同房、药物相互作用等。
紧急避孕药在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超过120小时失败率显著上升,若服药时间延迟可能无法抑制排卵。
肥胖、胃肠吸收功能异常等可能影响药物血药浓度,导致避孕失败,可检测血孕酮水平评估避孕效果。
排卵前后24小时同房受孕概率最高,此时服用避孕药可能无法阻断受精,建议通过基础体温监测判断排卵日。
利福平、苯妥英钠等肝酶诱导剂会加速避孕药代谢,降低药效,需避免联合使用或改用其他避孕方式。
出血后仍需观察下次月经来潮情况,若月经延迟超过7天需进行尿妊娠试验,日常可记录基础体温辅助判断,建议后续采用避孕套等常规避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