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感染可通过粪便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等方式确诊。
通过显微镜检查粪便中是否存在肝吸虫卵,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成本低,是基层医疗机构常用筛查手段,需连续多次取样提高检出率。
检测血清中肝吸虫特异性抗体或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免疫学检查对早期感染敏感性较高,但无法区分现症感染与既往感染。
超声或CT可发现胆管扩张、肝内钙化灶等间接征象,适用于出现胆道梗阻症状的中重度感染者,对轻度感染诊断价值有限。
通过十二指肠引流获取胆汁标本检测虫卵,阳性率高于粪便检查,但属于侵入性操作,通常作为疑难病例的确诊手段。
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吡喹酮等驱虫药物,治疗期间应避免生食淡水鱼虾,定期复查直至虫卵转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