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严重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
轻微碰撞后四肢或躯干出现针尖样出血点或片状瘀斑,可能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需检查血小板计数,必要时使用氨肽素、升血小板胶囊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自发或轻微刺激后鼻腔、口腔黏膜渗血,常见于血小板低于50×10⁹/L时,需排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选用泼尼松、丙种球蛋白或艾曲泊帕治疗。
女性经期出血时间延长、经量明显增加,可能提示血小板功能异常,需与子宫病变鉴别,建议完善凝血功能检查并补充铁剂预防贫血。
血小板低于20×10⁹/L时可能出现呕血、黑便或头痛呕吐等危急症状,需紧急输注血小板,警惕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刺激,出现不明原因出血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和骨髓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