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治疗一般需要1年以上,实际时间受到病毒载量、肝功能状态、治疗方案、治疗应答等因素的影响。
高病毒载量患者通常需要更长的治疗周期,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HBV-DNA水平变化,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
存在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需延长疗程,治疗目标需达到肝功能稳定,可选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艾米替诺福韦等药物。
采用干扰素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时疗程相对固定,单纯核苷类似物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常用干扰素包括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sAg消失的患者可考虑停药,未达标者需持续治疗,治疗期间应每3-6个月复查乙肝五项定量。
治疗期间须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同时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禁酒并定期复查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