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可通过手法复位、硬化剂注射、肛门环缩术、经腹直肠固定术等方式治疗。直肠脱垂通常由盆底肌松弛、长期便秘、分娩损伤、神经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早期轻度脱垂可尝试手法复位,患者取膝胸卧位,医生戴手套涂抹石蜡油后将脱出肠管轻柔推回肛内,复位后需卧床休息避免腹压增高。
适用于Ⅰ-Ⅱ度脱垂,将消痔灵注射液等硬化剂注射于直肠黏膜下层,使组织纤维化固定。可能与盆底肌松弛有关,常伴肛门坠胀感。
采用硅胶环植入肛门周围皮下,形成人工韧带支撑直肠。多与分娩导致的括约肌损伤相关,表现为咳嗽时直肠外翻。
重度脱垂需开腹将直肠悬吊固定于骶骨,适用于合并直肠全层脱垂者。可能与先天性骶直分离有关,伴随排便失禁等症状。
术后避免久蹲久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可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