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好发于胃窦部、胃角、胃体下部及幽门管。胃溃疡的发病部位主要与胃酸分泌、黏膜防御机制及局部解剖特点有关。
胃窦部黏膜较薄且血供相对不足,易受胃酸侵蚀。此处溃疡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表现为餐后上腹痛,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等药物。
胃角是胃体与胃窦交界的转折区域,机械摩擦较大且黏膜修复能力较弱。此处溃疡常伴随反酸症状,治疗需联合抑酸药与黏膜保护剂如雷贝拉唑、硫糖铝、克拉霉素。
胃体下部靠近胃大弯侧,黏膜屏障功能易受非甾体抗炎药影响。此类溃疡疼痛多呈持续性,建议停用损伤药物并服用铝碳酸镁、泮托拉唑、替普瑞酮。
幽门管溃疡易导致胃排空障碍,引发呕吐。该部位溃疡易并发梗阻,需警惕反复发作,必要时需内镜下止血或手术干预。
胃溃疡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规律进食并戒烟限酒,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