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硬化是否严重需根据病理类型和肾功能损害程度判断,多数早期病例可通过药物控制,但进展至终末期需透析或肾移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表现为部分肾小球受损,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可延缓进展。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五期,三期前通过控制血压(如缬沙坦)、降蛋白尿(如厄贝沙坦)可稳定病情。
合并高血压、贫血时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治疗,心血管并发症是主要死亡原因。
儿童及继发于感染的患者预后较好,而糖尿病肾病导致的弥漫性硬化五年内进展至尿毒症概率较高。
确诊后需定期监测尿蛋白和肾功能,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