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羊水栓塞可通过规范产检、控制基础疾病、避免高危操作、及时识别先兆等方式降低风险。羊水栓塞虽无法完全避免,但针对性干预能显著减少发生概率。
按时完成超声检查、胎心监护等孕期监测,尤其需排查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高危因素,发现异常时由产科医生评估分娩方案。
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增加血管内皮损伤风险,需通过降压药(如拉贝洛尔)、胰岛素等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
减少人工破膜、催产素过量使用等可能增加羊水入血概率的操作,剖宫产时注意子宫切口避开胎盘附着部位。
分娩过程中突发呼吸困难、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等表现时,需立即启动多学科抢救,使用糖皮质激素、凝血因子等药物干预。
孕期保持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仰卧位,出现异常宫缩或阴道流血时即刻就医,分娩时选择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