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狭窄是指尿道管腔异常变窄的病理状态,可能由创伤、感染、医源性损伤、先天性畸形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尿频尿急等症状。
骑跨伤或骨盆骨折可能导致尿道黏膜损伤,形成瘢痕性狭窄。急性期需留置导尿管,慢性期可行尿道扩张术,药物可选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
淋球菌性尿道炎反复发作易致黏膜纤维化,表现为排尿灼痛伴分泌物。治疗需使用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严重者需行尿道内切开术。
导尿管长期留置或膀胱镜操作可能损伤尿道,狭窄多发生在膜部尿道。轻度可采用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重度需尿道成形术。
先天性尿道瓣膜或尿道下裂患儿可能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需通过尿道造影确诊,婴幼儿期可行瓣膜电切术,青春期后需尿道重建。
日常应保持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排尿后清洁会阴部,定期复查尿流率检测。出现急性尿潴留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