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通常在6-12小时内形成保护性血凝块,实际时间受到伤口大小、出血量、凝血功能、感染风险等因素影响。
1、伤口大小:
浅表小切口可能6小时内完成凝血,较大创面需更长时间覆盖纤维蛋白网。
2、出血量:
持续渗血会延缓凝血酶原激活,需先压迫止血才能形成有效保护层。
3、凝血功能:
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者可能超过24小时才能形成稳定血痂。
4、感染风险:
污染伤口中细菌分泌的蛋白酶会溶解纤维蛋白,需清创后重新启动凝血过程。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过早沾水或撕扯血痂,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监测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