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疼痛可能由组织损伤、炎症反应、神经刺激、感染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局部刺痛、灼热感或持续钝痛。
皮肤或深层组织受损时,损伤细胞释放钾离子和炎症介质直接刺激痛觉神经末梢。轻微损伤可通过冷敷和保持伤口清洁缓解,严重撕裂伤需缝合处理。
受伤后局部血管扩张导致前列腺素、组胺等物质聚集,这些化学物质会降低痛阈。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凝胶可抑制炎症反应。
伤口边缘的神经纤维被机械牵拉或暴露于外界刺激时产生电信号传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可使用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等药物调节神经兴奋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袭会导致局部化脓肿胀,伴随跳痛和发热。轻度感染可用莫匹罗星软膏,严重感染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抓挠或剧烈活动,若出现红肿化脓或持续剧痛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