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线模糊通常提示骨折愈合进展,但需结合临床评估排除骨不连可能。主要影响因素有愈合阶段、影像学特征、局部血供、固定稳定性。
骨折后2-3周开始出现纤维性愈合,X线可见骨折线模糊,此为正常修复过程。此时无须特殊处理,保持外固定制动即可。
CT三维重建可鉴别假性愈合与骨不连,真正骨痂形成伴连续性骨小梁通过是愈合金标准。疑似延迟愈合时可考虑低频脉冲电磁场刺激。
血运不良会导致骨折线模糊但无实质连接,常见于胫骨中下段骨折。可采用高压氧治疗改善缺氧,严重者需行带血管蒂骨移植。
内固定松动可能导致异常骨痂形成,动态观察中骨折线持续模糊需考虑翻修手术。锁定钢板失效时可更换为髓内钉固定。
建议定期复查X线片对比,适当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避免患肢过早负重。若6个月后仍无骨性连接证据则需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