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禁忌症主要包括皮肤感染、高热、妊娠期、出血性疾病等。艾灸可能对特定人群或疾病状态产生不良影响,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评估适用性。
局部皮肤破损或化脓性炎症时艾灸可能加重感染,需先控制感染后再考虑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菌药物。
体温超过38.5℃时艾灸可能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建议物理降温或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热药物,待体温稳定后再评估是否适合艾灸。
孕妇腰骶部及腹部穴位艾灸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妊娠期应避免相关操作,必要时可咨询产科医师选择安全理疗方式。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等患者艾灸可能诱发出血,需优先治疗原发病,严重出血时可使用氨甲环酸、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止血药物。
艾灸前后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空腹或过饱状态下操作,出现心慌、头晕等不适需立即停止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