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起病速度、症状特点、治疗策略和预后等方面。心力衰竭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两种类型。
急性心力衰竭起病急骤,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严重症状;慢性心力衰竭起病隐匿,症状逐渐加重,病程可达数月或数年。
急性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慢性心力衰竭常见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疲乏无力等渐进性症状。
急性心力衰竭需要紧急救治,包括氧疗、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等;慢性心力衰竭强调长期规范化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和生活方式管理。
急性心力衰竭病情危重,短期死亡率较高;慢性心力衰竭虽难以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心功能状态。
心力衰竭患者应定期监测体重变化,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规范用药,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