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有哪些区别
病情描述:
爷爷患有急性的心力衰竭,现在在医院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又有哪些区别?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刘颖 副主任医师 本溪市中心医院

    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起病速度、症状特点、治疗策略和预后等方面。心力衰竭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两种类型。

    1. 起病速度

    急性心力衰竭起病急骤,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严重症状;慢性心力衰竭起病隐匿,症状逐渐加重,病程可达数月或数年。

    2. 症状特点

    急性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慢性心力衰竭常见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疲乏无力等渐进性症状。

    3. 治疗策略

    急性心力衰竭需要紧急救治,包括氧疗、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等;慢性心力衰竭强调长期规范化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和生活方式管理。

    4. 预后情况

    急性心力衰竭病情危重,短期死亡率较高;慢性心力衰竭虽难以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心功能状态。

    心力衰竭患者应定期监测体重变化,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规范用药,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相关文章
肺源性心脏病心胸比例是怎么回事
心脏病现在十分常见,而肺源性心脏病则是需要及时重视起来的一种,而肺源性心脏病心胸比例是因为患病之后,不仅仅是需要观察心胸比例,同时也需要检查一下心脏大小,因为心脏位于胸腔内,一般情况下正常的比例大约在0.5左右,即心脏和胸廓比例大约为0.5,如果超过正常值称为心脏增大。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下肢水肿的原因
慢性肺心病下肢水肿可能是由于肺血管阻力增大,右心呼气所需收缩力增大所致。在肺心病患者中,右心功能障碍,射血能力下降,血流受阻,导致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和腹腔积液,所以一定要及早做治疗,要积极的控制感染,尽量避免病情的复发。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心脏方面出现问题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都是比较大的,心脏疾病的种类有很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就是其中一种,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
室间隔缺损的治疗
室间隔缺损的治疗需要结合病情,如果缺损比较小可以不选择治疗,如果缺损情况比较严重,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在经过检查之后,如果发现距离肺动脉瓣还有主动脉瓣比较远,可以不要选择手术治疗,通过微创治疗的方法来控制。
室间隔缺损的病因
室间隔缺损的出现,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原因,首先可能是因为孕妇在怀孕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另外也可能是其他的因素,比如受到辐射受到环境的污染,最关键的可能是遗传性的因素,总之孕妇如果发现异常的情况,也应该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