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通过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血小板抗体检测、排除性诊断等方法确诊。该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或内脏出血,需结合实验室与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通过外周血细胞计数发现血小板数量显著降低,通常低于100×10⁹/L,同时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形态排除其他血液疾病。
骨髓象检查可见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有助于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约70%患者可检测到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抗体,阳性结果支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
需排除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HIV感染等继发因素,结合病史采集与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确诊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减少出血风险,急性出血期需卧床休息,饮食宜选择软质易消化食物,避免过硬或过热食物刺激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