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严重创伤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发热、寒战、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症状,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器官功能支持等方式干预。
细菌感染是脓毒症最常见的原因,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可能引发局部感染扩散至全身。治疗需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同时进行血培养指导用药。
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等重症病毒感染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伴随淋巴细胞计数异常。需采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配合免疫调节治疗,严重时需进入重症监护室。
念珠菌、曲霉菌等深部真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引发持续高热与多器官功能障碍。治疗选用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等抗真菌药物,需监测肝肾功能。
大面积烧伤、复合骨折等创伤导致坏死组织释放炎症介质,可能继发感染性休克。需紧急清创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同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治疗。
出现持续高热伴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康复阶段可逐步进行营养支持与肢体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