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患者快速输液时需注意补液速度、液体种类选择、容量监测及并发症预防,主要风险包括循环超负荷、电解质紊乱、肺水肿及组织灌注不足。
初始复苏阶段可快速输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成人通常按20-30ml/kg在30分钟内输注,但需根据血压、尿量动态调整,避免因速度过快导致急性心力衰竭。
优先使用等渗晶体液平衡盐溶液,出血性休克可配合输血,感染性休克需限制羟乙基淀粉类胶体液,避免凝血功能障碍和肾损伤。
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及乳酸水平,尿量需维持0.5ml/kg/h)以上,出现颈静脉怒张或肺部湿啰音需立即减缓输液速度。
警惕稀释性低钠血症、高氯性酸中毒,对心功能不全者需同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儿童及老年患者应降低初始输液速度20%。
休克纠正后逐步过渡到维持输液,定期评估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和末梢温度,同时需处理原发病因并加强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