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创伤是指个体因经历或目睹极端压力事件导致的心理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情绪紊乱、闪回、回避行为等,常见类型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
创伤后可能持续出现恐惧、愤怒或麻木等情绪,与杏仁核过度激活有关,可通过正念训练、情绪日记记录及心理咨询缓解。
创伤会改变个体对安全感的认知评估,表现为过度警觉或负性记忆侵入,认知行为疗法和眼动脱敏治疗可帮助重建认知框架。
长期创伤可能导致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化症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失调相关,需结合放松训练和规律作息改善。
创伤患者出现社交退缩或关系冲突等社会适应问题,团体治疗和家庭系统干预能帮助恢复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系统。
保持适度运动与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调节,若症状持续影响生活,建议至精神心理科或临床心理科寻求专业评估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