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中医辨证治疗需根据证型选择方案,常见证型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血虚弱、肝肾亏虚,对应采用理气活血、温经散寒、补益气血、调补肝肾等治法。
表现为经前乳房胀痛、经血色紫有块,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药物包括延胡索、香附、当归,配合艾灸关元穴缓解疼痛。
多见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方选温经汤加减,药物多用肉桂、吴茱萸、川芎,建议经期避免生冷饮食并加强腹部保暖。
常见经量少色淡、乏力头晕,适用八珍汤加减,常配伍黄芪、党参、熟地黄,日常可食用红枣山药粥调养。
多伴腰膝酸软、经后隐痛,方用调肝汤加减,常用药材有山茱萸、枸杞子、杜仲,建议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治疗期间需记录月经周期变化,避免经期剧烈运动,体质调理通常需要3-6个月经周期,严重痛经建议配合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