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检查可通过骨小梁稀疏程度、骨皮质变薄范围、椎体压缩变形及骨折线出现情况区分骨质疏松轻重程度,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骨密度降低范围、椎体形态改变、骨折风险分级及继发骨结构破坏。
轻度骨质疏松表现为骨小梁区域性减少,中重度可见骨小梁连续性中断。可通过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补充评估,必要时使用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或雷洛昔芬进行抗骨吸收治疗。
早期可见长骨皮质厚度减少1/3以内,进展期超过1/2。X线平片需结合定量CT测量,伴有疼痛时可使用降钙素、特立帕肽或维生素D钙剂联合治疗。
中度骨质疏松出现单个椎体楔形变,重度可见多个椎体双凹变形。X线侧位片需测量椎体前中后高度比,合并压缩骨折时考虑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干预。
轻微外力致脆性骨折提示重度骨质疏松,X线需明确骨折线走向及移位程度。除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外,髋部骨折需行内固定术,脊柱骨折需评估神经压迫情况。
骨质疏松患者日常需保证钙质摄入,进行适度负重运动,避免跌倒风险,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X线检查应配合实验室指标综合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