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甲氨蝶呤后可能出现发热反应,属于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之一,通常与免疫调节作用、个体敏感性、感染风险增加或药物代谢异常等因素相关。
甲氨蝶呤通过抑制叶酸代谢影响免疫细胞功能,可能引发一过性低热,体温多低于38℃,通常无须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部分患者对药物成分敏感,用药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药物热,伴随乏力或肌肉酸痛,需监测体温变化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该药会降低白细胞数量,增加细菌或病毒感染概率,若发热超过38.5℃或持续48小时以上,需排查肺炎、尿路感染等继发感染。
肝肾功能不全者可能因药物蓄积导致毒性反应,表现为高热伴恶心呕吐,需立即停药并接受亚叶酸钙解救治疗。
用药期间建议每日监测体温,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出现持续发热或寒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血常规与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