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乙肝病毒携带者后可通过及时消毒、检测抗体、接种疫苗、观察症状等方式处理。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日常接触一般不会感染。
皮肤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时,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黏膜暴露需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被污染物品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需在24小时内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抗体滴度小于10mIU/ml者需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检查乙肝两对半明确感染状态。
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或抗体阴性者,需按0-1-6月程序补种疫苗。已接种者若抗体弱阳性可加强接种1针。
暴露后6个月内监测肝功能,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及时就医。高危暴露者可预防性使用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
日常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物品,性接触需使用安全套。医务人员应规范执行标准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