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后发热通常由疫苗免疫反应、个体差异、合并感染或接种操作不当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观察护理及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
疫苗激活免疫系统可能引起低热,体温多低于38.5摄氏度,建议多饮水休息,避免过度包裹衣物,通常24-48小时自行缓解。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出现发热,家长需定时监测体温,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布洛芬混悬液或小儿退热栓等退热药物。
发热可能与接种时潜伏期感染重叠有关,若持续高热超过48小时或伴咳嗽腹泻,需就医排除肺炎链球菌、轮状病毒等病原体感染。
接种部位消毒不彻底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接种处红肿伴低热,需保持皮肤清洁,必要时医生会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颗粒或外用莫匹罗星软膏。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发热期间可适量补充电解质水,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出现抽搐意识障碍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