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原下降可通过定期复查、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处理。乙肝抗原下降通常与病毒复制减弱、免疫系统激活、药物作用、检测误差等因素有关。
建议每3-6个月复查乙肝五项定量和HBV-DNA,动态监测抗原水平变化,避免因单次检测误差导致误判。
乙肝抗原下降可能与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抑制病毒复制有关,需持续用药并监测耐药性,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乏力、头痛等不良反应。
干扰素α可通过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抗原清除,适用于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患者,使用期间需监测发热、粒细胞减少等副作用。
保持充足睡眠,严格戒酒,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1.2-1.5克/公斤体重,避免食用霉变花生等伤肝食物。
乙肝抗原下降期间应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每周进行3-5次快走或游泳,每次30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