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首次发作多从脚部大拇趾关节开始,可能与局部温度低、血液循环差、尿酸结晶易沉积等因素有关。典型诱因包括高嘌呤饮食、饮酒、肥胖、肾脏排泄障碍等。
足部远离心脏且皮下脂肪少,温度较躯干低3-7℃,尿酸在低温环境中溶解度下降更易形成结晶。建议冬季注意足部保暖,发作期可温水泡脚缓解疼痛。
人体直立时足部承受最大静水压,血流速度最慢,尿酸排泄效率降低。日常应避免久站久坐,可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第一跖趾关节软骨富含蛋白多糖,与尿酸钠结晶亲和力强,且该部位运动时易产生微小损伤。急性期可使用依托考昔、秋水仙碱、泼尼松等药物控制炎症。
慢性肾病或代谢异常导致血尿酸水平持续超过420μmol/L时,可能引发痛风性关节炎。需长期服用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降尿酸药物。
痛风患者每日饮水量应超过2000毫升,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摄入,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