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奶粉就腹泻可能与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冲调比例不当、肠道菌群失衡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奶粉类型、更换水解蛋白奶粉、规范冲调方法、补充益生菌等方式改善。
体内缺乏乳糖酶导致无法消化奶粉中的乳糖,表现为腹胀、水样便。建议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或遵医嘱使用乳糖酶制剂如乳糖酶胶囊、乳糖酶颗粒、乳糖酶口服液。
免疫系统对奶粉中的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常伴随皮疹、呕吐。需更换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急性期可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孟鲁司特等抗过敏药物。
奶粉浓度过高或水温过低会刺激胃肠黏膜,引发渗透性腹泻。应按说明书比例用40-50℃温水冲调,避免随意增减奶粉量。
肠道有益菌不足导致消化功能减弱,可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酪酸梭菌等益生菌制剂,同时搭配膳食纤维丰富的辅食。
持续腹泻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发热需及时就医,婴幼儿喂养应记录饮食反应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