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需要除颤吗

心血管内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0次浏览

关键词: #心脏

心脏骤停通常需要立即进行除颤,尤其是由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引起时。除颤是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的关键措施,但需结合心肺复苏等综合抢救手段。

心脏骤停发生时,心脏电活动紊乱可能导致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这两种情况会直接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此时除颤器通过电击可以瞬间终止异常电活动,为心脏恢复正常节律创造条件。临床数据显示,在发生心室颤动的患者中,每延迟1分钟除颤,生存率就会下降一定比例。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普及使得非专业人员也能在急救中实施除颤,显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除颤需要与持续胸外按压交替进行,按照30次按压后2次人工呼吸的循环,直到专业医疗人员到达。

部分心脏骤停由非可除颤心律引起,如心脏停搏或无脉性电活动,此时除颤无效。这类情况需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心电监护可以快速判断心律类型,指导是否需要进行除颤。对于不明原因的心脏骤停,仍建议先尝试除颤,因为早期除颤对可除颤心律的患者至关重要。儿童心脏骤停多由呼吸问题引起,通常不需要立即除颤,而应先进行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患者抢救后需要持续监护,预防再次发生心律失常。日常生活中应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保持规律运动。建议有心脏病风险的人群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公共场所应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早期发现心脏问题可以降低心脏骤停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