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可通过头颅CT、头颅MRI、脑血管造影、血液检查等方式诊断。诊断通常由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指标、病史采集等因素综合判断。
发病24小时内可显示缺血病灶,能快速排除脑出血,但对早期小梗死灶敏感度较低,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
弥散加权成像在发病数分钟即可显示缺血灶,对脑干和小脑梗死检出率优于CT,是确诊脑梗塞的金标准。
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或MRA/CTA可评估血管狭窄程度,明确责任血管,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检测有助于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梗塞危险因素。
确诊后需立即启动溶栓或取栓治疗,同时控制血压血糖,康复期应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二级预防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