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夜间发作可能由昼夜温差大、夜间水分摄入不足、尿酸排泄减少、体位改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室温、睡前补水、药物控制、抬高患肢等方式缓解。
夜间环境温度降低导致尿酸盐溶解度下降,易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建议保持卧室恒温,发作时可使用暖水袋热敷疼痛关节。
睡眠时长时间不饮水使血液浓缩,尿酸浓度升高。睡前2小时饮用300毫升温水,夜间起床排尿后可少量补水。
平卧位时肾脏血流减慢,尿酸排泄效率降低。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秋水仙碱片、非布司他片、苯溴马隆片等药物控制尿酸水平。
睡眠时足部位置低于心脏,尿酸盐更易沉积在远端关节。发作时应抬高患肢,避免压迫疼痛部位。
痛风患者需长期控制高嘌呤饮食,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急性发作期及时就医复查血尿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