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引发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早期皮肤瘀斑、进展期深静脉血栓、终末期多器官栓塞。
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导致皮下出血,常见于四肢皮肤,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氨甲环酸片、酚磺乙胺注射液改善微循环。
炎症因子激活凝血系统引发下肢肿胀疼痛,可能与D-二聚体升高、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关,需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华法林钠、利伐沙班抗凝治疗。
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时出现胸痛咯血,多继发于卧床或血管内皮损伤,需紧急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或行导管取栓术。
微血栓广泛形成可导致急性肾损伤、脑梗死等,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异常升高相关,需血浆置换联合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抢救。
感染期间建议监测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卧床时每2小时活动下肢,避免脱水加重血液高凝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