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但概率较低。凝血功能障碍通常与胎盘残留、感染、既往凝血异常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异常出血、淤青、血尿等症状。
不完全流产时胎盘组织滞留宫腔,释放促凝血物质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行清宫术清除残留组织,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人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药物。
流产术后感染可引发脓毒血症,内毒素损伤血管内皮激活凝血系统。需进行抗感染治疗,严重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阿替普酶、维生素K拮抗剂等抗凝药物。
合并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或抗磷脂综合征等疾病者,流产可能诱发凝血异常。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补充凝血因子、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人工流产操作可能损伤子宫血管,引发局部凝血物质消耗。轻微出血可通过宫缩剂改善,严重者需输血治疗。
流产后出现持续阴道出血、皮下瘀斑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日常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会阴清洁,遵医嘱复查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