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可通过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基因检测、临床出血症状评估等方式诊断。该病主要由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障碍引起,需结合实验室与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通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初筛试验,评估血液凝固能力。血友病患者APTT显著延长,PT通常正常。
直接检测凝血因子Ⅷ或Ⅸ的活性水平,是确诊分型的关键。重度血友病因子活性低于1%,中度1%-5%,轻型超过5%。
针对F8或F9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可明确致病突变类型,适用于携带者筛查和产前诊断。
结合自发性关节出血、肌肉血肿等典型症状,以及家族出血病史进行综合判断,需与获得性凝血障碍鉴别。
确诊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关节功能,出血发作时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建议患者携带疾病识别卡,女性携带者需进行孕前遗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