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的诱因主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胸廓畸形等。
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导致气道炎症,引发肺血管阻力增加,可能与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有关,通常表现为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治疗需戒烟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祛痰药如氨溴索。
肺血管重构导致压力持续升高,可能与遗传性肺动脉高压或结缔组织病相关,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晕厥。治疗需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如波生坦、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西地那非、前列环素类似物如伊洛前列素。
夜间反复缺氧引发肺血管收缩,可能与肥胖或颌面部畸形有关,典型表现为夜间打鼾、白天嗜睡。治疗需减重并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必要时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脊柱侧弯或胸廓外伤限制肺扩张,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可能伴随限制性通气障碍。治疗需矫正畸形,严重时需行胸廓成形术配合呼吸康复训练。
建议患者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冬季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