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性肝炎通常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呈阳性的状态,可能由急性感染、慢性携带、免疫应答异常或母婴传播等原因引起,需结合肝功能检查和病毒载量评估病情。
乙型肝炎病毒初次感染可能导致短期肝炎,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和黄疸,多数患者可通过休息和保肝治疗康复,常用药物包括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和还原型谷胱甘肽。
病毒持续存在但无显著肝损伤,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若出现转氨酶升高可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
免疫系统过度攻击受感染肝细胞可能导致慢性活动性肝炎,伴随肝区疼痛和蜘蛛痣,需联合免疫调节剂与抗病毒药物控制进展。
新生儿通过垂直传播感染后易发展为慢性携带,建议孕期筛查并实施母婴阻断,出生后需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确诊后应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超声检查评估肝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