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狭窄程度通常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四个等级,评估标准主要基于血管造影或超声检查显示的管腔狭窄比例。
狭窄程度小于50%,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能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建议通过控制血压血糖、戒烟及适度运动改善症状。
狭窄程度50%-70%,运动时肢体缺血症状明显,需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并监测血脂水平。
狭窄程度70%-99%,静息痛或组织溃疡风险显著增加,可能需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同时使用西洛他唑改善侧支循环。
血管完全阻塞,常导致肢体坏疽,需紧急行血管旁路移植术或血栓切除术,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定期进行踝肱指数检测和血管超声筛查,高纤维低脂饮食有助于延缓动脉硬化进展,出现下肢发凉麻木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