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部息肉可能导致腹泻,常见于息肉体积较大、多发息肉或特殊病理类型时,其他诱因包括肠道菌群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
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可能机械性刺激肠壁,导致排便习惯改变。可通过肠镜下切除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蒙脱石散、洛哌丁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息肉数量超过3个时可能影响肠道吸收功能,伴随腹胀症状。建议内镜下分次切除,可配合使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消旋卡多曲。
息肉继发肠道微生态失衡时可能出现水样便,与肠道蠕动异常有关。需补充益生菌调节,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片、布拉氏酵母菌散。
若息肉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变,会出现黏液脓血便伴腹泻。需抗炎治疗,药物可选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栓、泼尼松龙。
建议息肉患者保持低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术后定期复查肠镜监测息肉变化情况。